[1] 郭有.动力煤洗煤经济效益分析[J].选煤技术,2010,(4):61-64. [2] 樊利军.原煤发热量与灰分水分的相关分析[J].山西焦煤科技,2003,(11):24-26. [3] 顾小军,姜水军.孙家沟洗煤厂部分入洗南部区末煤的经济性分析[J].煤质技术,2006,(1):45-46. [4] 孙友森,冯晖.柴里矿选煤厂改为部分入洗的可行性探讨[J].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,2000,(2):24-25. [5] 朱成忠.应用选煤、配煤技术,生产适销对路产品[J].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,2006,(2):28-30. [6] 王章国,匡亚莉,林喆等.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重介质分选产品结构优化[J].煤炭学报,2010,35(6):998-1001. [7] 张青.煤炭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2000,29(3):331-334. [8] 申宝宏,雷摇毅,郭玉辉.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[J].煤炭学报,2011,36(11):1779-1783. [9] 叶金龙.动力煤全粒级分选系统优化研究[D].安徽理工大学,2009. [10] 任志虎.选煤产品灰分分布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[D].安徽理工大学,2011. [11] 朱子玉,张同军,兰健.田庄选煤厂提高精煤产率的研究[J].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,2011,(3):5-7. [12] 司洪奋,谢灵芝.孙家沟井8#煤层放顶煤可选性试验报告[R].内蒙古:煤田地质局科研所,2005,1. [13] 周翠红,路迈西.线性回归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煤炭发热量[J].煤炭科学技术,2009,(12):117-120. [14] 陈洪博,白向飞,罗陨飞.煤的发热量与水分、灰分的关系研究[J].煤质技术,2010,(4):26-28. [15] 刘新民.商品煤的发热量与灰分水分关系[J].安徽科技,2011,(1):44-45. [16] 孙亮,杜焕铜.使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及其在煤质检验中的应用[J].煤质技术,2009,(B06):21-22. [17] 陈晓华,邵金元.利用EXCEL进行煤发热量的快速回归分析[J].煤炭技术,2006,25(9):120-122. [18] 徐勇,郝建伟,寇春霞.煤炭发热量回归方程的建立[J].煤质技术,2005,(6):66-67. [19] 赵桂宇.煤的发热量三线性回归的计算机方法[J].经济技术协作信息,2010,(17):181-181. |